選燈是裝修中少不了的一個環節,有的會自己規劃燈光,有的則交給設計師。在現在的生活中,燈光已經不僅僅是擔負照明的作用了,還起到了營造氛圍,畫龍點睛的效果。
最近有很多客戶在咨詢COB射燈、軌道燈的選購和使用。今天就重點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。
如何正確的選燈?
選燈第一法則:減少眩目、增加亮度。
“燈光柔和卻不失強力的霸道感”,如此矛盾的兩組詞,恰恰是家居燈光設計的“第一法則”:減少眩光,增加亮度。
▲ 兩邊燈具有同樣的亮度和光束角,為什么左邊眩光刺眼?而右邊柔和舒適?
區別在于,兩個燈具的遮光角大小不同。 右邊女孩坐在燈具的遮光角區域內,看不到燈具里面的光源,沒有眩光,也就不刺眼,俗話說“不是太亮了,而是太直接”。
2、選用“遮光角” 在45°左右的燈具
▲ 遮光角:光源切線與水平線的夾角
▲低于30°遮光角的燈具,會對人眼產生大的輝度,眩光刺眼。判斷一個燈具設計好壞的標準之一:遮光角45°或以上。
有一種簡易方法人眼辨識遮光角 : 你看產品圖片或實物感受一下,燈口平面到光源的深度d和拇指長度相似,遮光?就在45度左右, 這樣的燈具少眩光。
3、如果吊了頂裝嵌入式燈具,燈具高度不能太高。
如果嵌入式暗裝燈具高度高于10cm,就不建議家裝了,它要求吊更厚的頂,常規的2.8m層高可以吊頂,但不宜吊厚,所以燈具高度在7cm以內為宜。
至于燈具大小個人感覺沒必要追求大,暗裝本身就是保持天花板清爽,精致而又有力量是最好。
4、如果不吊頂,選用明裝燈具。
不吊頂,燈具外露為明裝,則一定要有美麗的外觀呈現。把光做好,再把顏值做好,就是高級的燈具,燈具在設計師、建筑師眼中就是軟裝,切記不能馬虎,直接關乎品味。我們要記?。洪_燈好光,關燈有型。
5、注意功率
有光束角的COB射燈常規選用功率在7-12瓦,如果是更大空間可以選擇更大功率的燈具。
從“光”上來講,筒燈和COB射燈沒有明顯的界限,以光束角的度數來規劃應用,比筒燈和射燈2個名詞要更專業??梢愿鶕嶋H的需要選擇“寬光束角”或者“窄光束角”的燈,來營造氛圍。
6、選用光素質穩定的品牌燈具
燈具有太多的光素質,不是大家看到的那些滿屏鼓吹三星CREE燈珠那么簡單,消費者又不做燈,只要會選燈就好,盡量避開參數黨。
有位設計師說頁面視覺都做得這么細膩一致,用戶曬圖效果也不錯,我相信他燈具各方面的素質一定不錯,這是很好的經驗之談。 還有業內人士說一些眾人皆知的牌子未必做的是優秀燈具,而是做流通品,這也是很符合邏輯的經驗之談。
如何有效的用燈?
1、調節遮光角,直接照明轉為間接照明。
▲微調暗裝射燈的內環角度,出光方向發生改變,人就出現在遮光角內。讓燈具從直接照明轉為間接照明。
▲ 軌道燈轉向墻壁,經墻壁反射燈光到人眼范圍,柔和舒適,直接光變成了間接光。
2、擦墻不照墻,控制遮光角,避免眩光。
▲間接照明區別于直接照明在于是否經過介質的折射。
調節原則是:擦墻不照墻,控制遮光角,避免眩光。圖左燈具垂直照墻,讓局部太亮,經墻壁折射又產生了人眼輝度甚至眩光。圖右則不會,燈光擦墻,光線柔和均勻。
3、燈具間距至少80cm-100cm。
從遮光角的概念來講,人的步子多數在60cm間距,從動線考量,燈具間距至少80cm-100cm,不同人對光的感官不同,可以適當加長間距。這樣,從人的動線上,多數情況處于遮光角內,沒有眩光,又不降低空間亮度。
把握以上原則,考慮家人的常規動線,觀察各處的遮光角,微調燈具方向,控制好直接照明和間接照明的配比,擦墻不照墻,你會發現,燈光會帶給你很多美好的感覺。
COB射燈款式推薦:


軌道燈款式推薦:




1、深圳市藝明王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就是一家COB射燈、軌道燈 廠家-17年專注連鎖品牌店鋪照明、提供店鋪照明方案設計、店鋪燈光診斷咨詢、專業專注是藝明王照明一直堅持的方向與理念。
2、照明設計師專注為服裝、家紡、珠寶,會所、家私等品牌連鎖店鋪和工程領域提供“一對一”的專業化以及定制化的設計方案,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,通過整體照明設計方案為客戶提供優質LED照明產品。